還記得去年12月,一次聚集了2位久未謀面的昔日戰友在東京見面,很巧的我們同一年前前後後離職,也很巧的同一年內我們紛紛到海外唸書或是工作,這接近10年的時間,即使同在台灣的時間,因為停留太短暫,我們也似乎養成在海外旅行碰面的習慣。
20代因緣際會相遇在信義區的某家公司,20 代後半我們開始飛奔海外,至今到了30後半的我們,再次相遇才發現原來我們認識已經有10年以上的日子了!相同工作性質,都是單身的我們,聊起天來特別有共鳴,有時候不用多說什麼,可以了解彼此最深層的想法,人生就是需要有這些不用多說些什麼,就是會有懂你與相信你、支持你的朋友,真的很棒很開心!
大多數人的印象東京是個很冷漠的城市,早上的通勤人潮與電車,大家冷漠的撞到也不會說聲對不起,日本人的客套文化與熱情的台灣比起來,應該八九不離十的:冷 漠。但並非在電車上或是路邊昏倒,不會有人理你,這種人類本能應有的關心,仍是存在的。日本人的冷漠,與喝酒後的反差,相信是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壓力與忍耐。
而我,卻很喜歡這份大家印象中的冷漠,因為那是人與人之間,一個最舒服最放鬆的相處距離了,因為多數的人都重視自己或是自己私人的時間,不太在乎那些八卦與世間話(三姑六婆的別人家事),久久的聚會結束之後,我們以後再約或是不久的未來我們再一起去喝酒這種客套話,讓彼此有台階下,或是按照節慶與場合都有制式話的客套問候語的公式可帶入,嗯!不也是不錯嗎。
可能在東京住了9年,很幸運地在沒有應酬風氣的職場,所以很享受這些冷漠距離與客套文化。
與朋友聊到這些超熟齡女子還單身時,他們身處台灣常常被身邊的人照三餐問候怎麼還沒有結婚?!到了一些餐廳很難鼓起勇氣說自己一個人用餐!或是很難一個人行動,熱情的關注讓她們直呼吃不消。我也經歷過這段難熬的世間眼光,似乎到了一定年紀,不結婚的女生就是異類,平常見面的問候語不是你吃飽了沒?!而是你什麼時候要結婚!相信所有的單身者也並非全部崇尚不婚主義,只是受夠了女人出生就是為了等結婚和生小孩的觀念,還有眼光太高、太挑,不降條件就嫁不出去的想法。
和朋友聊天聊到這段的我笑著說:「覺得東京的冷漠,意外的很適合單身者的居住」。
因爲只要不是媽媽友圈的大家,都是單身者,假日可以一個人悠閒的逛逛咖啡廳、展覽或是看電影,一個人上補習班或是去旅行也不會有太多異樣的眼光,甚至一個人到小小間居酒屋喝酒也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情,在東京,一個人行動的比例很高,所以也似乎見怪不怪,得以放鬆。
也許隨著年齡到30代後半的自己,追求的是充實自己與平靜,才會把冷漠當舒適吧。
也許也因為單身所以才不用煩惱媽媽友圈的雜七雜八和小孩子在學校有沒有霸凌問題。
東京,因為人與人之間彼此有距離,才會讓自己有時間享受與體驗更多美好的人事物!
在東京9年,很享受這冷漠距離與客套文化,因為這些對自己來說,沒有負擔!